最初,沒有人擁有任何事物。
假設人都像我一樣,希望有豐富的生活資源,并且這個欲望隨著已有的增長而無限增長。
那么,由于人人都有占有欲,資源成為稀缺物。
假設最初,每個人擁有的生產資料是均等的,但是生產力不同。
那么,人們的生活資料不再是均等的。
于是,一部分人所擁有的生活資料多于所需要的,一部分人則是少于所需。
假設,前者用剩余生活資料向后者交換生產資料。
那么,生產力強的人,生產資料越來越多,生產力弱的人,生產資料越來越少。
假設,生產力和生產資料都可以繼承給下一代。
那么,會逐漸形成絕大多數生產資料為少數人所有,其他人需要向這部分人租借生產資料的局面。
前者成為地主,后者成為平民。
為了保護私產,地主階級建立了社會契約與用來保護契約的國家機器。
將生產生活資料總量稱為財富。
假設,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,社會分工細化,而細化的社會分工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的提高。
那么,國家可以發展到我所知道的形態。
因此,上述假設暫時可以接受。
國家的建立者是早期地主階級,社會契約適用於社會全體。
由此假設,依照契約,非地主階級有可能成為地主階級。
把國家看作個體,在國際上也會發生類似的過程。
----
后來沒有寫下去,暫且發出來,希望日后能想清楚。
假設人都像我一樣,希望有豐富的生活資源,并且這個欲望隨著已有的增長而無限增長。
那么,由于人人都有占有欲,資源成為稀缺物。
假設最初,每個人擁有的生產資料是均等的,但是生產力不同。
那么,人們的生活資料不再是均等的。
于是,一部分人所擁有的生活資料多于所需要的,一部分人則是少于所需。
假設,前者用剩余生活資料向后者交換生產資料。
那么,生產力強的人,生產資料越來越多,生產力弱的人,生產資料越來越少。
假設,生產力和生產資料都可以繼承給下一代。
那么,會逐漸形成絕大多數生產資料為少數人所有,其他人需要向這部分人租借生產資料的局面。
前者成為地主,后者成為平民。
為了保護私產,地主階級建立了社會契約與用來保護契約的國家機器。
將生產生活資料總量稱為財富。
假設,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,社會分工細化,而細化的社會分工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的提高。
那么,國家可以發展到我所知道的形態。
因此,上述假設暫時可以接受。
國家的建立者是早期地主階級,社會契約適用於社會全體。
由此假設,依照契約,非地主階級有可能成為地主階級。
把國家看作個體,在國際上也會發生類似的過程。
----
后來沒有寫下去,暫且發出來,希望日后能想清楚。